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作为交通运输大类中的特色专科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实践""课堂+企业"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为智慧交通产业链输送具备系统集成、运维管理、数据分析等复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以下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方向上,该专业定位清晰聚焦行业需求,着力培养能胜任智能交通系统全流程工作的技术人才。学生需掌握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与维护、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感知技术应用等核心技能,毕业后可从事交通工程制图、智能停车系统集成、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岗位。专业特别强调工匠精神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全国劳模工作室等平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实践环节。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软硬结合"的特点,构建了三级能力培养结构:
- 专业基础层: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夯实技术基础。
- 核心技能层:设置交通电子控制技术、智能停车系统集成技术、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等实践性课程,强化系统集成能力。
- 前沿拓展层:开设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自动驾驶技术概论等课程,对接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
产教融合机制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学校与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等头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三阶递进"培养路径:
- 第一阶段:通过交通工匠进校园活动,由企业导师讲授真实工程案例
- 第二阶段:在上海申通地铁、上海铁路局等合作单位开展现场教学
- 第三阶段: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完成交通监控系统调试、BIM建模等实战训练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已具备平均3-4个真实项目经验。
在就业竞争力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呈现"三高"特征:就业率高(连续三年超95%)、对口率高(85%进入交通行业)、成长性高。合作企业涵盖智能交通全产业链,包括上海济安科技等系统集成商、语凯智能等设备供应商,以及久事公交集团等运营单位。数据显示,毕业生起薪较上海市高职平均水平高18%,职业晋升周期缩短30%。
该专业的教学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开发《技能中国—铸魂育人》校本教材,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课教师100%具备企业项目经历;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交通控制场景,实现教学手段数字化升级。这些改革举措使该专业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3银4铜的优异成绩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