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三家获批设立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长江大学自2022年起正式招收该专业学生,致力于培养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融合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优势,构建了"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在国家量子科技战略布局的背景下,该专业通过校企共建模式,与国盾量子、国仪量子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独特路径。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深耕
专业课程设置以量子力学为核心,构建了从经典物理到现代量子科技的完整知识链: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双语教学的力学、电磁学,以及进阶课程量子力学I、固体物理学
- 技术应用模块:设置量子计算机导论、量子安全通信导论等特色课程,重点解析量子比特操控、量子纠缠分发等关键技术
- 实验实践环节:通过量子光学实验平台和校企联合实验室,开展量子态制备、量子密钥分发等12项专业实验
师资力量:跨学科团队与行业精英共育
学科带头人杨文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H因子27)领衔的50余人教学团队,形成三大特色:
- 多学院协同:教师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6个教学科研单位
- 校企双导师制:引入五方光电、凯乐量子等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设计
- 科研反哺教学:团队近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发表Physical Review A等顶刊论文120余篇,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
就业前景:产学研融合的创新通道
专业实施"3+1"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
- 学术深造:可攻读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 技术研发:进入量子芯片设计、量子通信网络部署等技术岗位
- 跨界应用:在金融证券领域从事量子加密算法开发,或在政府部门参与科技政策制定校企合作单位提供年均300+实习岗位,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的占比达37%
核心优势:区域引领与学科积淀
该专业依托三大支撑体系形成竞争力:
- 学科平台:物理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拥有微纳光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区域定位:作为湖北省唯一开设此专业的省属高校,获专项建设资金2300万元
- 行业认可: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量子科技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性产业的背景下,长江大学通过课程交叉设计、校企资源整合、科研教学联动的创新机制,正成为中部地区量子信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方案既注重量子态调控等基础理论,又强调量子算法编程等实践技能,为学生在量子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