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艺术与科技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数字化展示设计为核心特色,致力于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科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领域的交叉优势,构建了对接国际标准、紧贴行业需求的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课程与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掌握从创意策划到技术落地的全流程设计能力,成为适应展览展示、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一、学科定位与专业特色
该专业将数字化展示设计作为核心方向,强调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在虚拟现实、交互装置、智能展陈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作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其课程体系引入国际前沿设计理念,例如传感器技术、PLC控制等跨学科内容,突破传统展示设计的边界。专业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对创意产业趋势的响应,例如文旅空间展示、品牌动态传播等细分领域均被纳入教学框架。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专业课程围绕三大能力模块展开:
- 设计思维基础:通过平面构成、空间形态构成等课程建立美学认知,结合世界现代设计史理论培养文化视野;
- 技术工具应用:涵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SKP/Dialux)、开源软件编程、传感器技术实践,强化数字化设计能力;
- 项目管理实践:从会展策划、设计造价评估到项目实施管理,形成完整的项目运作训练链。
其中创意思维与设计实现课程采用真实案例教学,例如主题馆展示设计和节庆礼仪场景搭建,让学生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完成从概念草图到实体模型的全流程创作。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特别设置PLC技术与展陈、数字化展示设计等特色模块,将工业控制技术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凸显“艺工并举”的教学理念。
三、就业方向与行业适配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会展中心、展览展示公司、广告策划机构等,从事展陈空间设计、交互装置开发、活动策划等岗位。随着文旅产业升级,该专业在文旅空间展示设计、虚拟现实体验馆建设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近年就业数据显示,约37%的毕业生进入数字内容制作与智慧展厅相关企业。此外,专业通过作品集设计与说明书写作指导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部分学生凭借跨学科能力进入科研机构参与智能展具研发。
四、培养模式创新与资源支撑
专业采用“理论+工作室+项目制”三维培养模式,例如在展位搭建实验中,学生需综合运用材料工艺、照明系统设计等知识,完成从图纸到实体展台的72小时极限建造。国际资源方面,与韩国东西大学等院校的合作项目提供虚拟现实设计、交互艺术等课程资源,学生可通过中韩联合工作坊参与跨国展览策划。校内建设的数字化实验室配备3D打印、动作捕捉等设备,支撑学生在传感器与设计实践等课程中探索智能展陈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