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立足数字时代需求,构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培养掌握Java程序设计、Python软件开发、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2025年数据显示,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校生已达3000余人,其中人工智能方向配备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2名,并引入企业兼职教师9名,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课程设置上突出数据采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部署等前沿领域,配备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实训基地,为技能培养提供硬件支撑。
在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三级架构。基础课程涵盖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应用等底层技术,核心课程聚焦OpenCV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应用等实战模块,拓展课程则延伸至Web前端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等交叉领域。实践环节设置独具匠心:
- Python程序设计实训夯实编程基础
- 人工智能系统部署与运维模拟企业场景
- 数据标注技术实践对接产业需求
- 岗位实习与毕业设计实现学用闭环。
技能培养层面,学生需掌握三大核心能力体系。数据处理能力要求熟练运用爬虫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并通过Spark应用开发实现大数据清洗;算法开发能力强调基于TensorFlow/PyTorch框架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完成图像识别、语义分析等任务;系统集成能力则体现在智能MES系统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等综合项目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融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内容,培养学生应对技术变革的创新能力。
就业方向上形成多元发展路径,主要覆盖四大领域。技术研发岗包括人工智能工程师、算法模型训练师,负责智能产品开发与优化;数据服务岗涉及数据科学家、云计算工程师,专注信息挖掘与平台搭建;系统运维岗需具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等技能,保障智能设备稳定运行;技术营销岗则要求掌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胜任售前咨询与售后支持。学院与珠海泛云智能科技等企业建立合作,2023届毕业生在低空无人机技能大赛等赛事中斩获省级奖项,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相较于同类院校,该专业凸显三大竞争优势。课程体系对标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标准,将1+X证书要求融入教学,学生可考取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等权威认证;师资团队整合行业专家与学术骨干,近三年发表论文1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实训资源方面,除校内人工智能项目工场,更与威县巨人教育科技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面向智能时代,专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政策层面受益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才需求持续旺盛,预计2028年行业缺口达500万人;技术演进推动课程快速迭代,新增大模型训练、智能边缘计算等模块;产教融合深化带来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毕业即具备1-2年岗位经验。对于专科生而言,可通过普通专升本、国际专本硕连读等渠道提升学历,学院已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升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