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首批获批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沈阳工业大学依托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多学科交叉支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校企融合为核心理念,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和全真工程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系统开发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紧跟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覆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全链条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广阔的就业前景。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以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为理论基础,聚焦海量异构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学生需系统学习数据采集与清洗、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可视化等核心模块,并通过分布式计算框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课程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前沿应用。其特色在于将数学建模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结合,例如通过Python语言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开发等课程培养编程技能,同时依托省级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一年以上的实践学习,确保学生胜任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等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数学与统计学基础: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为数据建模提供理论支撑;
- 计算机核心技术:涵盖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构建系统级开发能力;
- 大数据专项技术:如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数据可视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框架(如Hadoop/Spark),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形成技术闭环。此外,课程设置注重与行业接轨,例如通过企业化工程实践基地模拟真实项目环境,使学生提前适应职场需求。
培养模式方面,沈阳工业大学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知名企业合作组建教学团队。例如,学者与行业专家共同设计课程,企业工程师参与项目实作教学,实现“理论-实践-职场”的无缝对接。学生需在大三阶段进入全真工程实践基地,完成从数据采集到系统部署的完整项目开发,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据2024年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金融、通信、制造等领域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和数据分析的比例超过80%,部分学生进入国家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中心等核心机构。
就业前景上,该专业顺应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瞄准未来3-5年180万大数据人才缺口的市场需求。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等职位,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发挥技术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学费采用分段制,前两年为4800元/年,后两年提升至14000元/年,这一设计体现了后期实践资源投入的差异化配置。对于辽宁考生,该专业要求物理类选科,且录取分数线近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反映出社会认可度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