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立足厦门市重点打造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该专业深度融合产业需求与教育实践,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系统构建了涵盖工业机器人全链条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能力培养。其特色在于将数字孪生、智能运维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形成独特的"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培养体系。
专业培养体系
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聚焦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运维两大核心能力,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系统方案设计、电气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特别设置智能视觉技术应用模块,强化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能力,使毕业生能胜任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等新兴岗位需求。课程进阶路径
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基础阶段:机械制图与CAD、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夯实专业基础
- 核心阶段:运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培养专项技能
- 创新阶段: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集成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支撑
国家级实训平台
拥有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实训室、系统综合实训室等4个专项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主流工业机器人设备。其中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实现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完整调试运行,学生可参与真实产品的加工制造。校企协同创新
与施耐德电气、航天思尔特等龙头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实施"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双轨制指导。典型案例包括参与新能源汽车电池装配线的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学生毕业设计课题70%来源于企业真实需求。
职业发展通道
就业领域分布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典型岗位包括:-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占比42%)
- 系统集成工程师(占比28%)
- 智能设备运维工程师(占比20%)
升学与竞赛
构建"3+2专本衔接"通道,对接厦门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等本科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累计获3金1银1铜,竞赛成果可置换专业学分。
教学资源特色
专业拥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师创新团队,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领衔开发项目化课程包。引入德国AHK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等6门课程与企业认证接轨。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覆盖12类典型工作场景,实现"岗课赛证"四维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