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减值后的会计处理涉及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存货销售或处置时的成本调整等环节。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下跌时需计提减值准备,而当存货价值回升或实际销售时需调整相关科目。整个流程需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时,差额需通过以下分录确认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该分录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通过备抵科目存货跌价准备调减存货账面价值。例如,某商品成本为100万元,可变现净值跌至80万元,则需计提20万元减值准备。
二、补提或转回减值准备
- 补提减值准备:若后续评估发现存货价值进一步下跌(如可变现净值从80万元降至70万元),需补提差额部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 转回减值准备:若存货价值回升(如可变现净值回升至90万元),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需注意转回金额不得超过原计提金额。
三、存货销售时的处理
存货出售时需同步结转存货跌价准备,避免重复确认损失:
-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 转销对应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例如,某商品原计提10万元跌价准备,销售时需将跌价准备冲减成本,使利润表真实反映实际损失。
四、存货完全报废或无法出售
当存货完全失去价值时(如生鲜产品过期),需全额冲销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此操作需结合存货剩余价值与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余额,确保账务处理合规。
五、实务操作要点
- 定期评估:至少每季度复核存货可变现净值,根据市场价、合同价调整准备金额。
- 分类计提:对数量多、单价低的存货可按类别计提,但需满足同一地区销售、用途相似等条件。
- 税务协调:存货减值可能影响所得税计算,需结合税法规定判断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通过上述流程,企业既能遵循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又能通过动态调整反映存货真实价值。实务中需注意区分正常销售与非正常损失的税务处理差异,确保会计与税务申报口径一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