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立足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以培养具有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高级人才为目标。该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优势,通过工程化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平台,构建起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培养模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该专业持续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智能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为IT行业输送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厚度的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聚焦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以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与项目管理为核心能力,注重软件工程思想与现代技术工具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和项目驱动教学,学生不仅掌握UML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更能运用敏捷开发、DevOps等前沿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斩获200余项奖项。
二、课程体系构建三大能力支柱
- 基础理论层
以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奠定计算思维基础,其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采用ACM竞赛题库强化逻辑训练。 - 专业核心层
重点开设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技术、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通过软件项目管理模块学习MS Project、Jira等工具链应用。 - 前沿拓展层
设置智能终端开发、云计算架构、大数据处理等方向课,与安徽省智能计算与信创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联动开展真实项目研发。
三、实践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
- 实验室集群:拥有软件系统设计实验室、专业综合实践实验室等32个实验平台,配备云计算服务器集群和智能终端开发套件。
- 企业协同:与科大讯飞、华为等20余家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双导师”制项目实训,近三年完成智慧校园系统等40项产学研合作。
- 毕业设计:要求基于真实需求完成6000行以上代码量的软件系统,采用Git版本控制和持续集成流程管理开发过程。
四、就业前景覆盖数字化转型全领域
毕业生在IT行业就业占比超35%,主要任职软件开发工程师(28%)、系统架构师(15%)、项目经理(12%)等岗位。长三角地区企业尤其青睐该专业学生,2024届毕业生入职阿里巴巴、蔚来汽车等头部企业平均起薪达8500元/月。在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信息化部门,毕业生凭借政务系统开发和金融科技应用经验获得竞争优势。
五、升学深造搭建学术进阶通道
专业依托电子信息专硕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构建本硕贯通培养体系。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1%,多人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攻读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方向研究生。国际合作方面,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开展“3+1”双学位项目,聚焦软件质量工程和可信计算领域联合培养。
六、专业特色彰显新工科建设成果
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形成两大特色:一是工程认证导向,课程设置严格对标IEEE-CS/ACM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二是智能+赋能,在传统软件工程教学中融入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模块。教师团队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研发的智能代码生成系统已应用于多家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