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立足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领域,培养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形成了“三种素质、五种能力、十五项基本功”培养体系,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基层输送了大量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社区组织管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在于将传统社会服务与现代治理需求相结合,构建了贯穿学习全周期的职业能力培养链条。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社区工作核心领域展开,构建了“基础+实务+拓展”的模块化课程群。主干课程包括:
- 《社区工作》:系统讲解社区治理政策与实务操作
-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培养民生服务与个案管理能力
- 《社区活动组织与策划》:强化活动设计与资源整合技能理论课程注重社会调查方法的实证训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不少于3次社区需求调研,并将数据分析能力纳入考核标准。同时引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跨学科内容,对接老龄化社会需求。
实践平台:校社联动赋能成长
学校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物理空间,设立学业互助站、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室等七大功能模块,形成“教学-实践-服务”闭环。实践培养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技能实训:通过模拟社区场景开展角色扮演训练
- 社区项目孵化:参与金柚·尚雅学生社区的自治管理,运营学生事务服务中心
- 校外服务实践:深度介入小夫子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四点半课堂、老年关怀等实务这种“校地园协同”模式使学生能在真实社区环境中完成从需求分析到服务落地的全流程实践,近三年累计开展社区服务项目127项,覆盖云阳、万州等地12个街道。
就业导向:多维职业发展通道
专业就业方向呈现“基层化+多元化”特征,重点覆盖三大领域:
- 政府基层管理: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岗(占比38%)
- 社会服务机构:社工服务、项目管理(占比45%)
- 康养产业:养老院运营、健康管理(占比17%)数据显示,毕业生在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岗位适配度达91%,职业稳定性高于同类专业平均水平。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近年涌现出社区养老驿站创业团队等典型案例。
特色优势:红色基因与数字赋能
作为“下川东革命摇篮”的传承者,专业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治理教育,开设红色文化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同时紧跟数字化趋势,在梨园校区建设智慧康养实训中心,开设社区大数据分析选修课,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社区痛点的能力。这种“红专并进”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基层工作中既能把握政策方向,又具备技术创新意识。
该专业在2025年招生计划中面向普通类考生投放20个名额,依托梨园校区的体能拓展中心和非遗工坊等资源,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加速,这种既扎根社区土壤又拥抱时代变革的专业培养模式,正成为破解基层服务人才短缺问题的创新样本。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