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立足电力行业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设计、运维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电气控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为电力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专业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的多层次课程结构: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和电气设备,为学生奠定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能力。
- 核心技能课程聚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重点培养电力设备调试与维护的实操能力。
- 创新拓展模块引入PLC控制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强化学生在智能化电力系统中的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理实一体化,例如通过模拟电厂运行操作和继电保护装置测试等实训环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层递进"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电工电子制作、电气设备拆装等课程实验,掌握仪器仪表使用规范。
- 专项能力培养: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上完成倒闸操作、故障排查等情境化训练,该环节占总学时的40%以上。
- 综合应用实践:依托校内电气设备实训室和校外发电厂实习基地,开展为期12周的顶岗实习,参与真实电力项目的安装调试。学校配置的高压开关柜、继电保护测试仪等设备价值超千万元,确保实训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
该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岗位:毕业生可从事发电厂电气值班员、变电站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平均起薪约5000元/月。
- 管理岗位:通过3-5年经验积累,可晋升为电力工程项目经理或设备技术主管。
- 升学通道:优秀学生可通过"四年一贯制"本科项目继续深造,该模式已培养多届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2025年该专业分类招生计划为50人,面向中职和普高毕业生,学费标准3900元/年。
学院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培养质量:
- 与皖能集团等企业共建"水安学院",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人才。
- 聘请400余名企业专家组成兼职教师库,将行业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
- 实施"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继电保护员、电气试验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多数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新能源企业等优质单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