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小学教育(傣语)专业立足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以培养具备傣汉双语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小学教师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师范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通过三年制专科或五年一贯制大专培养模式,构建了融教育学理论、傣语语言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育人体系,为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双语教育输送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重点强化学生傣语听说读写能力与小学学科教学技能的双重素养。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原理、儿童心理发展及傣族语言文化等知识,使学生既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又能承担傣语课程开发、民族文化传承等工作。其就业方向覆盖公立小学、民族地区教育机构及双语培训机构,并特别面向基础教育管理和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领域。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三个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规,侧重构建教育认知框架;
- 傣语专项训练:设置傣语基础、傣文输入法、傣语翻译基础等课程,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 教学实践课程:通过微格教学、班级管理模拟及小学课程设计实训,提升教学实操水平。
特色课程傣族现当代文学选读与古傣文,将语言学习与民族文化研究深度融合。学生需掌握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同时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形成“双语双证”竞争优势。
实践教学与资源支撑
专业构建了“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 校内实训:依托普通话测试站、文秘实训室开展教学技能演练,年均完成120课时模拟授课;
- 基地实习:在德宏州20余所民族小学建立实践基地,进行为期16周教育实习;
- 文化浸润:通过傣族剪纸工作坊、民族歌舞社团等活动强化文化认同。
学校配备省级双语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国家级普通话测评员2人,开发《傣语基础教程》等校本教材,并引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辅助语言学习。
升学与职业发展路径
该专业提供多元化发展通道:
- 学历提升:通过“3+2”专升本衔接小学教育本科,2024年对接院校包括云南民族大学等;
- 职业认证:除教师资格证外,鼓励考取傣语水平等级证书(DHSK);
- 就业方向:近年毕业生在边疆小学教师岗位就业率达78%,其中32%进入民族双语特色学校,另有15%从事民族文化编译工作。
随着2025年学校升格为德宏师范学院,专业将新增傣语教育本科方向,进一步打通“专本硕”贯通培养路径。
该专业通过语言能力筑基、教育理论塑形、文化传承铸魂的培养逻辑,形成“会教学、懂傣语、研文化”的人才特质。其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需求,为边疆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持续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