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工学与医学交叉的新兴学科,以培养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与日本大阪大学的合作资源,构建了"工程+医学"的双向培养体系,注重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强调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国际视野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聚焦医疗器械全产业链人才需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设计、医学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同时具备医疗设备采购、评估、维护等综合能力。通过引入大阪大学医工学院的课程体系,强化国际视野与跨文化协作能力,毕业生可胜任医院设备管理、医疗器械研发、健康产业技术支持等多元化岗位。
课程体系包含三大模块:
- 工程基础模块:涵盖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核心课程,夯实硬件开发能力
- 医学交叉模块:开设人体解剖学、临床医学、生理学等医学课程,建立医工结合的认知框架
- 专业核心模块:聚焦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生命支持设备原理等特色课程,通过医学仪器实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等实践环节强化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产教融合特色,与德驭医疗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设置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三级实践体系。学生在医疗机构参与设备维护,在医疗器械企业完成产品开发全流程实训,通过高压氧治疗中心、康复医学科病房等真实场景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学院配备生物医学材料实验室、医学成像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平台,支持学生开展创新性科研训练。
就业方向覆盖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 医疗机构:设备科技术人员、影像科工程师、临床工程支持人员
- 医疗器械企业:产品研发工程师、质量检测专员、售后服务工程师
- 健康管理机构:医疗设备采购评估师、技术运营管理人员
- 科研教育:攻读研究生学位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优势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依托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其次,通过日本大阪大学3+1留学项目强化国际竞争力;最后,课程设置紧扣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在医学图像处理、智能诊断设备等方向形成特色培养路径。该专业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近三年安徽省录取分数线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反映出社会对医工交叉人才的迫切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