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以本科四年制为基础,依托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理念,形成了覆盖声乐、器乐、舞台表演等多维度的培养体系,在师资力量、课程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展现独特优势,成为江西省应用型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
一、“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围绕“音乐表演学科核心能力”展开,构建了分层递进的知识框架:
- 基础理论层:包括乐理、视唱练耳、中西音乐史等课程,夯实学生音乐素养;
- 专业技能层:按声乐演唱、键盘演奏、民族乐器、管弦乐器等方向进行专项训练,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及以上演奏或演唱技术;
- 实践创新层:通过原创器乐剧排演、合唱比赛、田野采风等实践教学,强化舞台表现力与二度创作能力。这种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高规格赛事,如2023年张博团队凭借《原创器乐剧精忠报国综合演出》斩获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二、“双师型”师资团队:行业经验与学术研究的协同驱动
学院师资队伍以“教学+实践”双能力见长,教师兼具专业奖项评委与科研骨干双重身份:
- 李建萍、曾玉笛等教师担任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评委,其指导的学生在中新国际音乐比赛等赛事中屡获一等奖;
- 张博、魏汉武等教师团队深耕课程思政与原创剧目开发,其教学成果获国家级认证;
- 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突出,如曾玉笛、沈格格分获江西省音乐“映山红”奖声乐比赛民族组与美声组一等奖,体现“以演促教”的鲜明特色。
三、“多维联动”实践平台:赛事、展演与社会服务的资源整合
专业通过“前中后”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实践生态:
- 赛训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音乐金钟奖选拔赛等,将竞赛标准融入日常训练;
- 舞台展演:依托“一二·九”运动纪念合唱比赛等校内活动,打造《梦想江工》《精忠报国》等品牌节目,2024年合唱比赛特等奖作品即展现了朗诵、器乐、舞蹈的跨界融合;
- 社会服务:师生深入文艺团体、文化馆站开展演出,如谢晗琪等学生通过13场分院迎新晚会独奏、直播解说省级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四、“应用型”人才输出:就业导向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聚焦文艺表演团体、中小学音乐教育、文化机构管理三大领域。培养过程中注重“批判性思维”与“科研转化能力”,要求学生既能独立分析音乐作品,又能适应行业前沿动态。例如,学生谢晗琪通过古筝专项训练与主持实践的双重锤炼,成为兼具演奏技艺与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印证了专业“一专多能”的培养实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