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始终立足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依托市级特色学科群专业和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基础,形成了“产、学、研、做”四合一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聚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等领域,通过课程创新与实践平台联动,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数字技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路径、就业方向及学科优势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强调“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面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培养复合型人才。其核心目标包括:掌握社会保障政策分析与劳动关系管理能力,熟练运用SPSS/Python/Stata等大数据工具,以及适应医疗健康、养老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实务需求。这种定位既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契合重庆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场景。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理论+技术+实务”交叉融合特色。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政策与法律基础:包括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认知;
- 数据分析能力: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强化定量分析技能;
- 行业前沿拓展:设置互联网+养老服务、养老金融等课程,对接智慧养老、健康管理等产业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引入全英文授课的土地经济学(公共管理类共享课程),提升学生国际视野。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网络。学院与重庆市人社局、卫健委、医保局等政府部门共建3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并与博众城市发展、平安保险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学生通过“龙脊杯”学科竞赛、公共政策调研项目等载体,参与真实的社会保障政策评估与人力资源优化项目。例如,在医务社工方向分流班中,学生可直接进入医院等场景开展服务设计,实现理论向实务的转化。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四大领域:
- 公共部门:各级人力社保局、卫健委等政府机构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岗位;
- 金融保险机构:平安保险等企业的商业保险产品设计与精算岗位;
- 健康养老产业:养老社区运营、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开发等新兴领域;
- 学术研究:通过MSW本衔硕班(与美国韦德恩大学合作)等升学路径进入科研机构。近五年数据显示,学生毕业率与授位率居全校前列,且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科竞争优势源于“师资+科研”双轮驱动。专业拥有80%博士师资占比,其中包含重庆市“巴渝新秀”青年文化人才等领军学者,近五年主持国家级及教育部项目23项,发表C级以上论文90余篇。依托人口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教师团队完成30余项省市领导批示的决策咨询报告,直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这种“以研促教”模式使学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社会保障政策动态与大数据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