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的智慧农业专业自2024年首次招生以来,已成为该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江西省首批获批农学学士学位授权的新兴专业,该专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在水稻、蔬菜等传统农业领域的科研积淀,以及数字应用技术产业学院的智能信息技术优势,构建起学科深度交叉的创新培养体系。在数字技术重塑农业产业链的背景下,这一专业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正在为赣东北地区输送兼具农学底蕴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定位与学科架构
该专业以信息技术与农业工程深度融合为核心,聚焦智能农业装备、农业模型学等前沿领域,构建了三大知识模块:
- 农业科学基础:涵盖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等传统农学课程,夯实学科根基
- 数字技术应用:设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智慧农业与信息技术等课程,培养数据分析与系统开发能力
- 产业实践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与智能温室基地,强化物联网、遥感技术的实操训练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专业建设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价值1200万元的仪器设备,并建有多功能智能调控温室等七大科研平台。师资团队中56.25%拥有博士学位,同时引入产业教授负责技术实训,形成"学术导师+行业专家"的双师型培养模式。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研发的水稻智能化育秧系统已在弋阳县实现产业化应用。
实践教学与就业通道
人才培养突出场景化教学,构建三级实践体系:
- 基础技能层:在校内9个教学实验室完成作物生理检测、传感器调试等基础实验
- 产业应用层: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绿沃川智慧农旅产业园等23个示范基地开展生产实训
- 创新研发层:通过数字乡村建设等项目,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农业数字化转型方案设计
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85%,主要流向农业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乡村振兴管理部门,2024届毕业生中30.4%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
区域服务与产业联动
专业建设深度融入江西省"1269"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上饶市优质特种水稻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区块链非遗确权技术助力雷竹、大禾谷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值。在校地协同机制下,师生团队为当地企业解决智能灌溉系统优化、农产品电商数据建模等技术难题,推动弋阳县农业数字化管理覆盖率提升至75%。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又为教学内容注入鲜活案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