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网络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跟行业趋势,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理论研习+实训实践"的培养模式,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构建从基础理论到岗位实操的完整知识体系。
一、课程体系:聚焦智能化设备运用与客运服务管理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围绕轨道交通运营全流程展开,形成"基础+核心+拓展"三级体系:
- 专业基础课夯实理论基础,包括电工基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场、服务礼仪等,帮助学生建立行业认知框架;
- 核心课程强化实操能力,重点开设机电设备应用、票务管理系统操作、客运组织与服务三大模块,特别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和无感支付系统等数字化教学内容;
- 实训环节覆盖车站设备监控、行车调度模拟、应急演练等场景,依托校内高铁乘务实训室和校外100多个实践基地,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就业方向:瞄准智慧轨道交通岗位群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铁路局,具体岗位呈现多元化特征:
- 运营管理类:涵盖客运值班员(日均处理2000+客流)、行车调度员(负责列车运行间隔控制)、票务管理员(掌握电子票务系统运维)等核心岗位;
- 技术支持类:包括智能设备运维工程师(维护自动售票机、闸机等)、安全监测专员(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设备状态监控)等新兴职位;
- 职业晋升路径清晰,3-5年可成长为车站值班站长或区域运营主管,管理半径覆盖设备、人员、服务全要素。
三、培养优势: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与立体化实训平台
该专业具有三大核心竞争力:
- 师资结构多元:70%教师具备"双师型"资质,既有来自南昌地铁的高级工程师讲授设备维护课程,也有铁路局资深调度员指导行车组织实训;
- 实训设施先进:建有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训中心,配备AFC自动售检票系统、CCTV视频监控平台等真实工作场景设备,实现1:1岗位还原;
- 就业保障体系:通过校企订单培养(合作单位包括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等),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优秀学生实习期即可获得岗位晋升资格。
四、能力塑造:培养"三位一体"职业素养
专业教学特别注重三种核心能力的培养:
- 数字化运维能力:要求学生掌握BAS环境监控系统、FAS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客流高峰时段调度方案;
- 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模拟列车脱轨、大客流滞留等20余种突发场景,训练学生执行"评估-上报-处置-恢复"标准化流程;
- 服务创新能力:引入服务蓝图设计方法论,培养学生优化服务动线、提升乘客体验的实践能力,近年学生参与设计的"地铁+旅游"联票方案已被南昌地铁试点采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