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作为山西省一流专业(代码130201),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具有舞台表现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艺术人才。该专业依托学院深厚的办学历史与校企合作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培养路径,尤其在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与现代艺术实践方面表现突出。以下将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及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上,音乐表演专业强调“德艺双修”,致力于培养具备高水平表演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学院官方培养目标,学生需掌握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核心技能,并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站、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表演、教学或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课程设置涵盖音乐理论、舞台表演、信息技术运用等模块,注重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通过合唱作品录制、音乐节排演等实践项目提升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亮点。学院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演出”的双轨机制:校内拥有9000平方米多功能排演剧场、专业琴房及舞蹈教室,配备先进灯光音响设备;校外则与地方企业、民俗活动深度合作。例如2025年赴盂县梁家寨开展的《河灯节》实践演出,学生通过独唱、舞蹈、舞狮等多元形式,将课堂技能转化为舞台表现,同时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此类活动不仅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还通过观众互动强化了社会服务意识。
在就业导向方面,专业明确划分三大职业方向:演员、群众文化指导员及艺术培训人员。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参与省级合唱比赛、央视节目录制等高端平台的比例显著提升,如行知合唱团曾获金钟奖等荣誉。校企合作单位涵盖文艺院团、文化传媒公司,部分学生通过数据中心IT运维等跨领域课程拓展职业选择,体现了“一专多能”的培养理念。
从社会价值层面看,该专业积极响应“艺术服务地方”的办学方针。通过下乡演出、企业文艺辅导等活动,学生将音乐艺术融入基层文化建设,例如在盂县演出中有效提升企业员工文化生活质量。这种“学用结合”的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区域文化发展注入活力,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中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导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院对招生质量把控严格,2025年音乐表演专业单招计划仅15人(艺术类),并配备省级领先的实训资源。对于有意报考的考生,建议关注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或官方招生群,以获取最新动态与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