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于1956年,依托全国唯一的磨料磨具制造和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方向,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学院作为全国磨料磨具、超硬材料领域副理事长单位,拥有本硕博全流程培养体系,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跻身国际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产业服务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学科体系与专业方向
该专业以材料学为核心,下设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二级硕士点,以及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本科阶段设置四个方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含超硬材料及制品、磨料磨具制造方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复合材料与工程
其中,超硬材料及制品与磨料磨具制造为全国高校独有方向,覆盖从基础材料到高端制品的全产业链需求,凸显行业不可替代性。
科研平台与创新能力
学院建有高温耐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超硬研磨复合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1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达5000万元。科研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低温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CBN砂轮等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应用于印度、山东、深圳等40余家企业,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师资力量与培养模式
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73人(含海归博士17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创新人才等高层次师资。培养模式强调“厚基础、强主干、重特色”,通过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和3家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超35%,75%进入双一流院校深造,涌现出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霸情侣”等典型案例。
行业服务与就业前景
作为行业人才主要培养基地,学院与中国国机集团、郑州白鸽集团等130余家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年均供需比达1:3.5,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6%。企业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500万元,并在学院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联动格局。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机床工具、高分子材料、能源材料等领域,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