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该校历史悠久的重点学科之一,自1960年创办以来,已发展为福建省特色学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覆盖材料制备、性能分析、工程应用的完整学科体系。作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核心学科,其实验室平台、师资力量及科研成果均处于国内前列。
学科实力与科研平台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ESI世界排名前5‰,并拥有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超2700万元,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Nature、JACS、Adv. Mater.等顶级期刊。学科方向涵盖光电能源材料、绿色材料设计、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领域,尤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该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核心课程包括:
-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材料物理化学、量子力学等理论基础;
- 材料测试分析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课程强化实操能力;
- 功能材料与特种陶瓷:聚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应用场景。实践教学环节占比高,学生需完成材料制备实验、企业实习及科研项目参与,学院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建立合作,提供实习与就业直通渠道。
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
学院师资团队拥有国家级专家3人、省部级人才30余人,博士生导师16人,75%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强调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超90%,约40%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深造,或入职中核集团、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学生竞赛成果突出,曾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60余项。
国际视野与学科交叉
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展联合培养,设有发光材料与信息显示研究院等跨学科平台。课程体系中融入人工智能辅助材料设计、纳米技术等交叉内容,鼓励学生选修高级编程语言、数据科学等拓展课程,以适应新材料研发的数字化趋势。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学科深度与应用广度的双重布局,为学子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成长路径。其“教学立院、科研兴院”的理念,持续推动着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