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立足航空产业与智能制造领域,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数字化设计能力和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学院六十余年的航空工业背景,结合军民融合特色,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基础为核心、3D打印技术为创新方向的专业群,形成“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区域装备制造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装备制造大类为学科基础,聚焦航空精密机械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培养具备机械产品设计、数字化建模、智能制造单元运维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核心技能,并能在航空零部件加工、工业机器人集成等场景中应用CAD/CAM软件完成设计优化。培养过程中注重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塑造,目标直指通用设备制造与航空专用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岗位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模块化设计
课程分为四类:- 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奠定机械设计理论基础;
- 专业核心课:涵盖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机械CAD/CAM应用,强化数字化设计能力;
- 专业拓展课:引入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对接产业前沿;
- 实训环节:通过数控加工编程与仿真、产品质量检测等实训项目,实现“做中学”。
实践教学创新
学院配置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设施,开展生产性实训与技能竞赛。例如,学生在多轴数控加工实训中需完成航空零部件的全流程设计制造,并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联调,培养跨领域协作能力。
三、就业方向与校企合作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航空装备制造与智能设备运维领域:
- 航空精密机械设计:从事飞机机载设备、无人机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优化,合作单位包括中航工业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等;
- 智能制造装备开发:参与数控机床改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就业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一〇所;
- 技术管理岗位:在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等企业担任设备管理员,负责生产线智能化升级与维护。
学院与5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机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超95%,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四、行业趋势与专业优势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对数字化与智能化人才需求激增。该专业通过增材制造技术、机器视觉应用等课程,响应高端数控机床和航空航天装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学院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引入DeepSeek智能教育平台,实现教案自动生成与虚拟调试技术教学,提升学生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能力。此外,全员设备管理(TPM)、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强化学生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全局思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