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的舞蹈学专业(专业代码:130205)自2004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学科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艺术学学士学位为培养导向,学制灵活(4-6年),学费为6200元/年,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民族文化传承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紧扣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舞蹈特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为学生在教育、表演、研究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目标:立足本土,服务地方
该专业以“多能一专”为核心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注重民族团结精神的塑造。学生需掌握基础教育阶段舞蹈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以及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表演、编创与教学技能。毕业生不仅能在中小学、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舞蹈教育,还可胜任文化宣传、艺术管理等工作,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通识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民族理论与民族团结等,强化人文素养;
- 专业课程:覆盖舞蹈史论(如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技能训练(如芭蕾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创能力(舞蹈编导)及教学法(舞蹈教学法);
- 特色课程:贵州民族民间舞系列课程(I-III)与田野调查方法,突出地域文化传承。
核心课程如舞蹈心理学、舞蹈教育学、舞蹈作品分析与评论等,构建了从基础技能到创新研究的完整知识链。
三、实践教学:强化职业竞争力
专业通过多层次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技能实训:包括舞蹈教学技能实训(以竞赛形式开展)、剧目实训(每学期2学分),强化舞台表现力;
- 社会实践:每年寒暑假的社会艺术实践(累计4学分),鼓励学生参与贵州民族舞蹈的田野调查与文化推广;
- 毕业考核: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汇报双轨并行,既考察学术研究能力,又检验艺术创作水平。
此外,学生曾参与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演出,积累实战经验。
四、专业特色:民族性与创新性并重
- 民族文化传承:课程融入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舞蹈(如苗族、侗族舞蹈),依托《贵州少数民族舞蹈》省级“金课”及《舞台艺术实践》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教学特色;
- 跨学科融合:引入教育学、心理学及音乐表演相关理论,培养“能教、会编、善演”的复合型人才;
- 创新平台支持:学院拥有音乐舞蹈学院下设的舞蹈系,配备省级教学团队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艺术基金),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与艺术创新双路径。
五、师资与资源:高水平保障
音乐舞蹈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7人,21人担任硕士生导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师资团队中包括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7部。学院与国内外艺术院校合作紧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民族舞蹈电影赏析(如《只此青绿》)等文化活动,拓宽艺术视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