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于服务京津冀地区托育行业需求,以培养“保教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优势,构建了覆盖0-6岁儿童教育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紧密围绕托育行业核心能力要求,例如婴幼儿卫生保健、健康管理和早期教育等方向。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对接托幼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多元化就业岗位。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聚焦保教结合与健康管理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纲领,培养能胜任婴幼儿保育、健康指导、家庭教育咨询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课程包括:
- 儿童问题行为与校正:通过行为观察与干预方法训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结合生理发育规律设计膳食方案;
- 幼儿疫病预防与照顾:覆盖传染病防控与日常护理技能;
- 婴幼儿回应性照料:融入现代托育理念,强调个性化照护。课程体系还融入家园共育、托幼一体化管理等内容,强化学生在机构运营、家长沟通等场景中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
学校通过慧爱婴幼儿托育产业学院等平台,与北京金科职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双导师”培养机制。具体实践路径包括:
- 实习基地建设:依托京津冀地区1000余所幼儿园和托育机构,提供保育、早教等岗位实习;
- 虚拟仿真实训:开发《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数字教材,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 职业技能竞赛: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托育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操水平。这种“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能在真实岗位中掌握风险规避、急救处理等关键技能。
师资与资源:双师型团队支撑专业发展
专业拥有45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98人,并组建了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校企联合开发的《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等课程资源,将行业前沿动态融入教学。此外,学校牵头成立河北省托育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制定《托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等政策文件,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职业面向:多元就业与持续发展
毕业生可从事保育师、健康照护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覆盖托育机构、早教中心、社区健康服务站等场景。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通过1+X证书制度可获取保育师、育婴员等职业资格,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随着三孩政策推进,京津冀地区对具备托幼一体化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职业晋升路径涵盖机构管理、教研指导等方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