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科技学院自2023年通过教育部备案设立数字经济专业以来,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特色,致力于培养服务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支撑学科,该专业通过课程革新、校企协同、教学创新等多维度构建培养体系,在吉林省2025年数字经济学院排名中位列第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强调前沿技术与经济理论的双重融合。核心课程包括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机器学习与计量经济、Python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覆盖数据治理、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此外,运筹学原理与共享经济学等课程构建了方法论基础,而跨境电商、数字营销等实务类课程则强化了产业应用能力。这种课程组合既满足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理论深度要求,又通过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实践模块提升技术转化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是该专业突破传统教学的关键。2025年3月,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新道科技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数智化实训基地,推行“入学即入岗、结课即认证”机制。学生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训练,可获得岗位实习资格,缩短职场适应周期。例如,2025年3月75名学生进入中国四平数字经济产业园担任AI人工智能训练师,参与模型数据标注等实战项目,实现“学用无缝衔接”。此类合作不仅提供实习岗位,还通过企业导师介入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
教学创新方面,专业依托智慧教室重构教学模式。通过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课堂实现学习行为智能监测与个性化学习建议推送。在2025年的磨课活动中,教师团队探索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开展案例模拟教学,例如在区域经济学课程中引入虚拟现实场景分析区域经济数据。这种技术赋能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视化操作,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术工具应用能力。
师资与科研支撑方面,专业已形成跨学科教学梯队,80%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涵盖信息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交叉领域。团队聚焦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战略等研究方向,与吉林省“一主六双”战略深度对接,为地方提供产业规划咨询服务。这种“教研用”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参与教师课题时即可接触区域经济真实问题,培养问题解决导向的创新能力。
未来,该专业计划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与学历深造通道,通过引入海外课程模块、设立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学术竞争力。随着数字吉林建设加速,其在区域数字经济人才供给中的枢纽作用将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