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自2004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列第4名。该专业立足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1+M+N”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本专业学位为核心,辅以跨专业模块和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兼具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体系,专业致力于打造“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气度”的特色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一、学科体系与核心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涵盖社会保障领域的核心理论与实务技能,包括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主干课程,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例如,劳动经济学结合数据分析工具,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训提升实践技能。特色实践课程如社会保险实训、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训等,强化岗位适应能力。此外,专业引入虚拟仿真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
二、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验室+校外基地”的双轨实践体系:
- 校内资源:建有独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验室,支持社会保险模拟、劳动关系管理演练等实验教学;
- 校企合作:与15家知名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包括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提供真实职场体验;
- 行业导师:聘请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行业专家组成实践教学团队,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
三、第二课堂与综合素质培养
专业通过多元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 学术与职业发展:每学年举办超10场“杉达群学”专业讲座,邀请双一流院校学者和行业领袖分享前沿动态;
- 竞赛与创新: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社会工作案例演绎大赛等,锻炼知识运用与团队协作能力;
- 社会服务:与浦东新区曹路镇合作开展“萤火儿童阅读沙龙”等项目,引导学生深入基层,践行社会责任。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政府、企业、社区和非营利组织四大领域:
-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可报考公务员或从事社会保障行政工作,如社保基金管理、政策研究等;
- 企业领域: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岗位,合作单位包括中智、德科等头部企业;
- 社区与社会组织:从事社区服务、公益项目管理,职业路径清晰;
- 继续深造:毕业生可攻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方向硕士,或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历年就业单位包括长江养老保险、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等,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该专业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保障领域持续发挥影响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