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自建校初期设立,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以“两强”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即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与育人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语言基础能力的夯实,又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英语+商务”的双重知识架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其90%以上的就业率和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展现出专业建设的显著成效。
课程体系:语言基础与学科交叉并重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遵循“理论+实践”双轨并行原则:
- 核心语言课程包含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等模块,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例如英语语音和英语语法课程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提升教学效果。
- 跨学科融合课程如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概要、国际商务单证等,将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相结合。特别设置的“五位一体”导师制,将思想引领、职业规划等环节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 实践类课程占比达30%,包括同声传译实训、商务谈判模拟等项目,依托校内同声传译室和校外14家合作企业资源,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培养模式:校企协同与国际视野结合
该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完成理论学习,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实现“专业布局与市场需求零距离”。例如与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组委会、涉外企业等建立合作,学生可参与国际展会翻译、跨境电商运营等实战项目。国际化培养路径包括:
-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交流项目,提供海外学习与实习机会;
- 外籍教师授课与卫星节目接收设备辅助教学,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
- 国际人才英语证书(国才认证)等资质考试辅导,提升职业竞争力。
师资力量:高学历团队与教学创新并行
师资队伍中94.7%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高级职称占比60%,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学梯队。团队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复赛一等奖,展现卓越教学能力。其特色体现在:
- 双师型教师主导商务英语写作、跨境电商实务等课程开发;
- 科研与教学联动,近三年完成20余项教科研课题,发表140篇省级以上论文;
- 采用智慧教学平台和外语专业学习软件,实现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教学的转型。
就业竞争力:多元化路径与高就业率保障
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教育、商贸、涉外服务三大领域:
- 教育行业:约30%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或培训机构,持有英语专八证书和教师资格证;
- 企业岗位:在涉外企业从事翻译、文秘等工作的学生占比45%,部分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直接就业;
- 升学通道:历年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5%,141人考取国内研究生,250人赴海外深造。专业通过“以赛促学”机制,组织商务英语技能大赛、职场情景剧大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在就业市场中具备显著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