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以设计创新思维为核心,通过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等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产品造型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强调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无锡如一创意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入行业导师联合指导,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模式。近年来,学生作品在智能设备、文化衍生品、可持续设计等领域取得突破,2024届毕业生作品展中140余套展演作品融合科技、绿色、时尚理念,展现了专业建设的前瞻性。
实践导向的育人体系构建了三大培养路径:一是依托华利达时尚设计产业学院开展项目化教学,将企业真实需求导入课程;二是通过江苏省工业设计技能大赛等平台锤炼专业技能,2024年学生团队斩获手绘技能组金、银奖等五项大奖;三是实施模块化课程,设置产品改良设计、概念设计等进阶课程模块,形成从基础造型到智能产品开发的完整培养链。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运用Rhino、Keyshot等工具完成三维建模,又能通过心电信号检测等物联网技术开发情绪管理产品。
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学生作品《Fingertrip Lamp》灯具通过解构团扇造型符号,将珊瑚色仿生设计与智能调光系统结合,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演绎。在毕业设计中,既有基于《红楼梦》坐具文化开发的模块化沙发,也有运用金属丝编织工艺制作的锡制收纳筐,这种"古艺新作"的设计思维贯穿教学全程。专业还建有传统壁画研究所、常州画派研究所等平台,系统研究地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转译方法。
在社会服务维度,专业聚焦老龄化、特殊群体等社会痛点开展创新实践。2020届毕设作品《光-AI抑郁人群机械伙伴》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记录用户快乐瞬间,通过仿生鹿造型与温暖交互缓解心理压力;《辅助听障者智能手环》通过脉搏体温监测与震动反馈系统,帮助听障父母感知婴幼儿安全状态,该设计已进入产业化转化阶段。近五年累计完成社区共享医疗箱、环卫工警示头盔等20余项民生项目设计,真正践行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面向智能制造时代,专业着力培养艺工融合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新型共享电动滑板车设计采用三段式出行模式,整合高铁、地铁与短途代具的接驳系统;《蜂巢式智能垃圾桶》通过超声波探测与云端数据库实现自动分类,这些作品均体现学生在智能硬件开发、人机交互等领域的跨学科能力。随着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推进,专业将进一步深化与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为长三角地区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