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2018年获批设立以来,始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与产学融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现有464名在校生,以艺术学学士为学位授予方向,着力培养具备全媒体行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又强化非线性编辑、影视照明等实操技能训练,形成“艺术技术融合、硬件软件兼备”的特色培养路径。
在培养目标层面,专业明确要求学生在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上同步提升。课程体系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融入,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视听语言等核心技能,同时通过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等实践课程提升创意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特别注重职业化培养,将职业技能认证(如国家职业摄影师资格证)纳入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学习+岗位见习+专业实习”的递进式培养链条。
课程设置呈现模块化特征,主要分为三大方向:
- 技术基础类:包括影视声音处理、摄影技术、导播技术等硬件操作课程;
- 创意策划类:涵盖全媒体节目策划、电视广告创意、导演基础等创作思维训练;
- 综合实践类:通过校企联合制作的1+10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实现真实项目驱动教学。这种“四习一体”(理论学习、岗位见习、体验实习、专业实习)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融媒体内容生产全流程。
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尤为突出。依托校内艺术大楼与校园电视台平台,学生可参与省级赛事、文化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在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纪实影像记录医疗救援过程,直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这种“以赛促学”机制有效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团队更推行“三联五共”协同育人模式,即联合产业资源、共建培养平台、共组指导队伍,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动态匹配。
从就业方向看,毕业生主要面向全媒体行业从事策划、编导、制作等岗位,部分进入文化企事业单位参与影视文化传播。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持续为山西文旅产业输送人才,尤其在纪录片创作与新媒体运营领域形成就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还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如与韩国全州大学合作)拓宽学生发展路径,契合传媒行业全球化趋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