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自2020年获批以来,已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材料与环境学院的科研平台与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系统集成与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当前产业升级趋势,其课程设计涵盖机械、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体验。
在师资力量方面,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5人,并融入学院整体高水平师资团队,包括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2人。教师团队中不乏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的专家,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强力支撑。学院还通过“相思湖青年学者”团队建设,推动教师与产业的深度合作。
硬件设施是专业发展的另一亮点。专业实验室面积约900平方米,工程实训中心达1000平方米,配备扫描电镜、3D打印设备、ROS机器人实验室等先进仪器。依托广西先进结构材料与碳中和重点实验室(省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工信部)等平台,学生可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接触工业级智能制造产线实践。
课程体系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
- 核心课程: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
- 实践模块:数控机床操作、工业机器人调试、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
- 创新培养:通过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赛事提升创新能力
毕业生就业呈现高质量、多元化特点。近两年学院整体就业率超90%,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40%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大型央企国企。典型岗位包括智能制造设备研发工程师、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师等。部分学生选择深造,近三年62名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凸显专业学术与产业的双向衔接优势。
从发展前景看,该专业紧扣“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在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明确应用场景。随着学院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立项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打通本硕贯通培养通道,为区域产业升级持续输送“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