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扎根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始创于1996年设立的机电一体化方向,2013年正式升格为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本硕贯通培养体系。依托福建省重点学科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聚焦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领域,通过产教融合与学科竞赛双轮驱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团队拥有省级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等多项荣誉,实验室配备激光精密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维发展空间。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遵循新工科教育理念,构建"基础+核心+方向"的模块化课程群。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基础课程夯实理论根基,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核心课程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特别设置机械智能设计与机械智能制造两大方向模块,融入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实践环节设置四级进阶体系:①基础实验(工程材料测试)→②专项实训(CAD/CAM应用)→③综合设计(智能装备开发)→④企业实战(产业学院项目),形成闭环式能力培养链条。
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平台,构建"三课堂联动"机制。第一课堂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机械精度设计等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516项;第三课堂推行"企业导师制",与福建建工工程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特别设置"竞赛学分置换"制度,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赛事获奖可置换相关课程学分。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专业拥有福建省激光精密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工程中心,形成三大研究方向:①激光精密制造工艺、②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③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35项,科研经费突破2092万元。特别搭建"师生共创实验室",本科生可参与教师纵向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39篇,获发明专利44项。2023年与工信部共建的智能工业与现代化加工制造双创平台,为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转化提供支撑。
就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智能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就业单位集中在厦门三安光电等上市公司,岗位涵盖机械设计师(32%)、工艺工程师(25%)、项目管理(18%)等方向。升学通道打通机械工程、智能制造等硕士方向,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7%,主要升学院校包括福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专业建立"校友导师库",邀请福建全冠机械等技术总监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形成"入学-培养-就业"全周期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