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作为湖南省首个获批数字经济本科专业的高校,自2021年招生以来,逐步形成了本硕衔接的完整培养体系。该校依托工科传统优势,将经济学、数据科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以“新商科”为特色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该校在课程设计、实践平台和学术研究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该校注重经济学理论与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核心课程包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字经济概论等基础理论模块,同时强化Python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等技术类课程。例如《数字金融》课程结合金融科技案例,解析数字货币与支付系统创新;《数字贸易》课程引入跨境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工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工具”的课程架构,使学生在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同时,具备数据挖掘和数字化转型规划的实操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平台联动”实现产学研协同:
- 校企合作平台:与天心区政府共建湖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参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项目
- 创新创业平台:依托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创新实验
- 国际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数字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莫纳什大学等国际专家开展联合研究这种多维度实践网络,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前沿项目,例如参与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规划或企业大数据分析项目。
学科特色体现在两大创新方向:
- “数字+生态”融合:结合学校在交通、电力领域的科研积淀,开设《绿色发展经济学》等特色课程,探索智慧能源系统、生态资源数智化管理等方向
- “政产学研用”协同:依托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将政府决策需求、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形成“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应用验证”的闭环培养模式这种培养路径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分析岗,也可在政府部门从事数字经济政策研究,就业领域覆盖数字产业、金融科技、智慧农业等新兴行业。
在学术资源配置方面,该校构建了“双轮驱动”支撑体系:
- 学术交流网络:通过博力学术论坛等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近三年累计举办数字经济专题研讨20余场
- 科研攻关团队:组建数字金融、智能算法等研究小组,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等重点课题这种资源配置策略,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学科前沿同步更新,例如将元宇宙与金融市场、人工智能风险预测等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