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依托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该专业以机械工程为根基,深度融合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面向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需求,构建了产教融合、科研反哺的育人体系。现有全职专任教师9名,其中正高1名、副高4名,并引入企业导师与海外名师资源,形成了一支兼具行业实践与学术深度的师资队伍。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系统分析能力与工程管理思维的双重塑造。课程体系以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覆盖从机械制造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链条知识。特别开设的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通过真实企业案例教学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设计既夯实了学生的工程技术基础,又培养了其运用管理工具优化资源配置的综合素养。
专业的四大特色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力:
- 科研反哺教学: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如欧盟地平线计划H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每年指导超40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
- 校企深度协同:与春秋航空等5家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行企业课程与毕业设计双轨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 个性化培养路径:设立机械精度设计、生产排程等四个细分方向,支持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发展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 全链条创新生态:建立课外竞赛学分激励机制,通过上海市高校工业工程应用与创新大赛等平台,实现“一对一”教师指导全覆盖。
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双基地联动”模式:校内实验室配备CAE/CAD/CAM/CAPP专业平台与总值250万元的先进设备;校外依托航空维修、智能制造等领域头部企业,开展生产系统优化等实战训练。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近四年平均就业率达90.48%,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100%,考研升学方向以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为主。
从职业发展来看,毕业生可在制造业、服务业从事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系统优化等岗位,典型雇主包括上海烟草集团、发那科智能机械等龙头企业。优秀学子如徐明珠(获国家学术英语竞赛一等奖)与戴斯澄(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专业在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上的显著成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