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立足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复合型应用语言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多学科知识体系与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路径。该专业在2023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播音发声”,并依托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定位,持续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形成了“教学媒体化、实践专业化、人才综合化”的培养特色。以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就业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
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与核心能力构建
专业课程以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为三大主干学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群。核心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等,覆盖语言表达、媒体技术、艺术审美三大领域。例如,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训练课程通过模拟新闻现场与即兴主持场景,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与临场反应能力。同时,课程设置引入全媒体传播理念,新增互联网应用主持艺术和双语播音主持等方向课程,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
教学模式:校媒联动与国际化培养
专业采取“双导师制”与“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建立深度合作。实践环节包括:
- 专业实训:依托校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全媒体视野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实践”,开展广播节目制作、影视配音等实验课程;
- 媒体实战:学生在省级媒体参与《超级点子王》《社区大明星》等节目制作,累计实习周期达6个月;
- 国际交流:通过东盟国家孔子学院合作项目,推动学生参与海外“汉语桥”比赛与跨文化传播实践。
此外,专业注重竞赛驱动教学,学生在“齐越节”朗诵大赛、海峡两岸主持人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超30项。
就业前景:多元化岗位与区域优势
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及教育领域。数据显示,综合就业满意度达3.8分(满分5分),约37%的毕业生进入省级广电机构担任主持人或记者,30%进入网络直播、短视频制作等新兴领域。典型就业案例包括:
- 省级媒体:广西电视台《法制最前线》主持人张颖睿、南宁电视台《夜班多看点》主播奚佳成;
- 跨领域发展:杭州美麟文化传播机构总经理文阳、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主持人张游艺。
区域优势方面,学校依托“中国—东盟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东南亚国家媒体机构的就业机会,如参与中越合拍纪录片《桂学故事》等跨境项目。
学生评价与专业竞争力
根据近三年学生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度4.3分(29人投票),其中61%的学生给予五星评价。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满意度分别为4.3分与4.2分,主要优势集中在“师资实践经验丰富”与“设备与媒体资源充足”。例如,学生可常态化使用4K演播厅、虚拟演播系统等高端设备完成作品创作。横向对比显示,该专业在广西区内具有唯一播音主持硕士点优势,全国排名位居艺术类院校前列,尤其在民族语言传播与东盟文化传播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