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将大数据与审计专科专业定位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该专业以"强能力、重实践、求创新"为指导思想,通过会计审计双轨培养和数智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着力解决传统审计人才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能力断层问题。从课程体系到实训平台,从师资建设到就业出口,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路径。
专业培养体系以"会计+审计+大数据"三要素为核心构建。课程设置突出实务操作能力与数据分析思维的双重培养,主干课程既包含《初级会计实务》《税法》等传统财会课程,又创新开设《电算化审计》《审计机器人开发》等数字化课程。通过财务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和审计综合实训两大实践模块,学生可掌握从原始凭证处理到审计报告编制的完整业务流程,并熟练运用RPA财务机器人、电子报税系统等智能工具。
数智化教学改革体现在三个维度:
- 课程内容上建立以风险审计为导向的智能课程体系,采用数据概化技术和多维分析模型强化审计数据处理能力
- 教学方法上推行政企协同育人,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真实审计案例,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实现审计流程数字化重构
- 师资团队中75.59%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师团队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创新开发出融合Python数据分析的审计教学模块,将大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技术贯穿教学全过程。
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定位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会计中介机构,覆盖出纳、会计、内部审计等六大岗位群。据统计,会计类专业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学生通过智能注册会计师(CPA)培养方向,成功进入德勤、毕马威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数据显示,审计岗位在会计/审计行业的招聘占比达23%,特别是在建筑地产和专业服务领域呈现强劲需求。
面对人工智能对审计行业的冲击,该专业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保持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常务副校长马贵平提出的"人工智能不会淘汰教师,但会淘汰不会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理念,推动着教学团队持续升级智能审计教学平台。未来专业建设将深化区块链审计和智能风控系统等教学内容,着力培养既能应对当前市场需求,又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新时代审计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