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作为黔西南州唯一开设的茶叶类高校专业,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与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该专业依托黔西南“世界茶源地”的资源优势,将传统茶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技艺+产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系统掌握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艺传播等核心技能,还能通过丰富的实践场景锤炼职业素养,成为兼具文化自信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全产业链覆盖与模块化教学
专业课程围绕茶产业全链条设计,分为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营销与茶文化传播三大核心模块。例如:
- 茶树栽培学和种苗生产技术聚焦种植环节,覆盖茶园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 茶叶加工机械与设备和茶叶审评与检验注重现代制茶工艺与质量把控,课程内容直接对接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
- 中华茶艺和茶叶市场营销学则融入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茶俗,强化文化传播与商业运营能力。
教学特色:实训驱动与产教融合
该专业构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建有茶艺表演实训室、茶叶加工实训室等现代化设施,并运营“听雨茶阁”学生创业茶室;校外与贵州晴隆绿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提供采制销一体化实践平台。学生需完成“种茶—制茶—评茶—泡茶—卖茶”全流程实操,例如:
- 在九宫格多彩茶苑种植基地进行茶树栽培实训;
- 通过机械与手工结合的方式完成茶叶加工;
- 参与茶博会、山旅会等活动的茶艺展演与服务。
师资力量:行业专家与教学能手的双重支撑
专业带头人朱钰老师是省级教学能手和晴隆绿茶宣传大使,曾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并指导学生获省级茶艺技能竞赛奖项十余项。教学团队还引入非遗传承人、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例如:
- 国家级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参与课程开发;
- 企业导师指导茶叶电商运营和茶旅融合项目。
职业发展:升学与就业的双通道
学生毕业时可取得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就业竞争力。就业方向涵盖:
- 茶叶生产企业(如加工、品控岗位);
- 文旅行业(茶艺服务、茶文化讲解);
- 新兴领域(茶主播、茶旅策划)。近三年毕业生专升本成功率显著,对口升入茶学本科专业的比例逐年提升。数据显示,黔西南州茶产业集群年产值超40亿元,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