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茶学专业作为广西高校中首个本科茶学专业,自2015年申报成功后,便以填补区域人才空白为目标,构建起融合农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该专业依托广西丰富的茶产业资源,尤其是昭平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产业基础,致力于培养兼具科研能力与产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覆盖茶树育种、加工技术到茶文化推广全链条,并通过校企合作、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强化实践教学,成为广西茶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
专业特色与课程体系
贺州学院茶学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新农科”教育理念,强调学科交叉与产业需求导向。其课程设置包含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如植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聚焦茶叶生产全流程技术;
- 应用拓展课程:如茶艺学、茶叶经营管理,培养市场推广与文化传播能力。其中,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课程融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拓展学生对茶产品开发的前沿认知。
实践平台与产学研融合
该专业构建了“实验室—基地—企业”三级实践体系。依托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人才小高地、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学生可参与茶叶保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等课题研究。同时,与贺州将军峰茶业公司、八步区开山白毛茶业等30余家茶企建立合作,提供从茶园管理到产品营销的实地训练。2024年成立的广西(贺州)六堡茶工匠学院,通过引入制茶大师授课、搭建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
就业前景与社会价值
毕业生就业方向覆盖农业技术推广、茶叶加工、品质管理、文化创意四大领域。例如,在农业部门从事茶树品种改良,在工业企业主导茶叶机械化生产流程优化,或通过茶艺表演、品牌策划推动茶文化传播。专业数据显示,广西茶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但高层次技术人才缺口达40%,贺州学院茶学专业年均培养约60名毕业生,有效缓解了区域人才供需矛盾。
数字化转型与未来方向
面对茶产业智能化趋势,该专业积极探索“数字+茶学”教学模式。2025年启动的茶叶品质大数据分析课程,利用传感器与云计算技术实现茶叶成分快速检测。同时,贺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物联网茶园示范基地,为学生提供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数字化管理实操场景。未来,专业计划增设茶叶跨境电商、生态茶园规划等课程,响应“一带一路”茶贸易与可持续发展需求。
贺州学院茶学专业通过学科交叉、实践赋能与数字创新,正逐步成为华南地区茶产业人才培养的高地。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不仅为传统农科专业转型提供范例,更为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全球市场竞争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