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厦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新工科建设需求,紧密对接福建省千亿产业链和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作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通过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和前沿课程体系,构建了"设计-制造-控制"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具备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装备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驱动的专业建设特色
该专业依托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1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实验室+实训基地+产业项目"三级实践体系。校内建成智能制造创新工场,包含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作站、数控车床实训站等9个功能模块,总投入近3000万元。校外布局60余个实习基地,覆盖机械设计、自动化产线调试等核心岗位,实现教学场景与工业现场的零距离对接。
多维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智能化与工程实践能力双重导向:
- 基础理论模块:涵盖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强化机械系统分析能力。
- 设计制造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其中《工程制图》和《机器人技术》获批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
- 智能控制方向:开设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等课程,融入机器视觉、MES系统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达35%,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等项目,学生可完成从三维建模到智能产线调试的全流程实践。
校企协同的师资与科研平台
专业组建了由雷蕴奇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领衔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4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58%,省级人才14人次。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产学合作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10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校企共建的FANUC C级认证培训中心是福建省唯一工业机器人专项考点,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数控机床编程等6类职业资格证书。
创新实践与就业发展路径
专业实施"赛教融合"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励400余项,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6项。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智能制造、汽车零配件等领域,典型岗位包括:
- 机械设计工程师:从事智能装备研发与工装夹具设计
-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负责工业机器人集成与产线优化
- 设备管理专员:在新能源企业开展智能设备运维
据就业追踪数据显示,85%以上毕业生进入厦门及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薪资较福建省工科专业平均水平高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