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自动化专业作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厚基础、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紧跟珠三角产业升级需求,构建了"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3+1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100%,人才培养成效已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专业着力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工程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核心课程设置围绕自动化系统开发与智能控制技术展开,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13门主干课程。教学计划中特别强调Matlab语言与系统仿真、电气控制与PLC等前沿技术训练,使学生掌握从传统工业控制到智能制造的全流程技术能力。值得关注的是,专业通过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整合陈旧选修课并增设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控制等新兴方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迭代。
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突显专业特色优势。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配备五轴加工中心、金属3D打印机等价值数千万元的先进设备,形成集教学实训、科研引导、标准认定于一体的四大功能平台。学生可通过开放实验室计划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智能机器人、激光加工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创新实践。校企协同培养环节中,与珠海格力电器、深圳大族机器人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学生在大四全年进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深度融合培养。
师资团队与科研成果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由珠江学者徐百平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中,76.5%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6.9%拥有高级职称。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在高分子材料混沌场加工、工业机器人控制算法优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相关技术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500万元。学院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的40余名研究生,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骨干。
该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源于其精准的产业对接定位。毕业生主要在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电气化、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发展,典型雇主包括广东电网、广州视源电子等上市公司。职业发展跟踪显示,约35%毕业生在五年内晋升为技术主管,部分优秀校友已成长为部门经理等高级管理人才。对于继续深造者,学院提供的本硕贯通培养计划和海外研究生基地,助力学生进入西南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