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本信息
本专业学制为 4 年,完成学业后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这为学生在电子、信息、通信及相关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适应国 家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人文社科、数理等基础知识,还需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毕业后五年内,学生应具备正确的“三观”、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信念的从业者。他们要能适应通信技术发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而且,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要有前瞻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成为通信领域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科研骨干。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 C 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为学生搭建起坚实的通信学科知识框架。
培养特色
专业前两年着重学习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则侧重相关专业选修课程。第四学期末,依据学生特长和兴趣进行分班。
卓越应用班:50%学生进入此班,选修通信工程卓越应用类课程,涉及现代无线通信、信息处理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交叉知识。
拔尖创新班:同样 50%的学生进入拔尖创新班,选修侧重科研创新的课程,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国内外名校深造输送人才。
毕业要求
- 工程知识:学生需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等知识解决通信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表述、解决及方案评价。
- 问题分析:在信息收集与文献检索基础上,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识别通信工程问题,获取有效结论。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考虑多方面因素,设计通信系统组件,体现创新意识。
- 研究:基于科学原理与方法开展通信工程研究,具备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为工程问题提供支撑。
- 使用现代工具:能选用恰当技术工具解决通信复杂工程问题,掌握软件开发语言与现代工程工具原理。
- 工程与社会:基于通信背景知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明确责任。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遵循相关政策法规。
-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
- 个人和团队:能在多学科团队中胜任个体、成员及负责人角色,具备组织管理与协作能力。
- 沟通:与业界及公众有效沟通复杂工程问题,包括报告撰写、口头陈述及跨文化交流。
- 项目管理:理解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终身学习:有自主与终身学习意识,掌握学科前沿动态,适应发展需求。
最后,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以矩阵表呈现,让两者关系一目了然 。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