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立足贵州基础教育需求,以“厚基础、强方向、重应用”为培养思路,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是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培养扎根基层、兼具教学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以“德技并重,艺能双修”为核心,形成“基础+实践+文化”的立体框架。基础课程包括绘画基础、素描表现语言、书法技法与创作,强化造型能力;实践类课程涵盖设计与制作、手工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注重技术转化;文化素养模块包含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教学中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直接对接基础教育岗位需求。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全程。学生通过艺术考察、公共艺术设计实践、虚拟现实项目开发等实训项目,掌握“艺术+科技”的跨学科表现手法。例如在《油画技法与表现》课程中,学生需完成古典技法临摹、综合材料创作、主题性艺术表达三阶段训练,结课作品既展现传统油画功底,又融入石英砂、金箔、数字媒介等创新材料。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省级以上艺术大赛中累计获奖300余项。
师资与科研平台形成强力支撑。学院拥有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10人,并聘请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等高校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依托西南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贵州省中小学名师美术工作站等平台,开展民族文化数智化传播、传统技艺创新等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6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聂森教授领衔的民族工艺设计智慧与文旅融合研究团队,更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称号。
就业导向明确聚焦教育领域与文化产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学美术教学、群艺馆、美术馆等机构,部分进入文化馆、艺术培训团体从事创作与管理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1100余名在校生中,超过60%参与过乡村艺术交流、民居改造等社会实践,形成“教学-创作-服务”的良性循环。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课堂教学,又能通过公共景观设计、民族工艺品开发等途径助力地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