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于2023年4月获批设立波斯语专业,并于2024年6月正式启动招生,成为西南地区培养波斯语人才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针对中西亚战略发展需求,系统构建了涵盖语言能力、文化认知和实践技能的三维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既注重语言基础训练,又融入对象国政治经济研究,形成了"语言+区域研究"的复合型培养路径。
在专业建设基础方面,波斯语作为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全球使用人口超过1亿。四川外国语大学敏锐把握中国与中西亚国家深化合作趋势,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开设该专业。专业依托东方语言文化学院40余年外语人才培养经验,配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团队,采用"小班化+导师制"培养模式,确保学生获得精准化指导。
核心课程体系采用"分层递进"设计理念:
- 语言基础模块:包括《基础波斯语》《高级波斯语》《波斯语口语》等,强化听、说、读、写全方位语言能力
- 文化认知模块:开设《伊朗通史》《波斯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构建对象国知识体系
- 实践应用模块:通过《波斯语口译》《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提升实战能力特别设置《跨文化交际》等创新课程,培养学生处理国际事务的综合素养。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专业着力打造"三型人才"培养目标:
- 复合型人才:要求掌握波斯语语言能力与经贸、外交等专业知识
- 应用型人才: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企业实习等实践平台提升实操能力
- 创新型人才:鼓励参与"中伊文化比较研究"等科研项目,培养学术思维学生需完成至少200学时的社会实践,包括涉外机构实习、国际会议志愿服务等。
就业发展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流向包括:
- 政府外事部门与使领馆的翻译、外交岗位
- 中资企业驻外机构的国际商务专员
- 文化传播机构的跨国项目协调员
- 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区域国别研究人员近年中国与波斯语国家年贸易额保持15%增长率,催生大量专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可参与"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等国家战略项目,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该专业还构建了"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与商务部、中兴通讯等建立实习基地,定期邀请伊朗驻华外交官开展专题讲座。学生可申请"中伊文化交流奖学金",优秀者有机会赴德黑兰大学交换学习。这种"语言能力+区域知识+国际视野"的培养模式,使其成为川外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色专业增长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