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数字化时代传媒行业需求,通过“专业+外语”特色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传播理论、技术实践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为定位,融合新闻传播学基础与新媒体技术操作,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培养目标聚焦全媒体编辑能力与跨文化传播素养。学生需掌握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数据分析等核心理论,同时具备网页设计、非线性编辑等实操技能。专业强调中英文双语能力,开设大学英语及第二外语课程,并通过国际传媒实验班等平台强化国际化视野。培养方向覆盖新媒体策划、网络编辑、传媒营销等领域,旨在使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传媒人才的全新要求。
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 理论基础课程:包括传播心理学、媒介传播史、网络伦理与法规,构建学生对传媒行业的系统性认知;
- 技术应用课程:以图形图像处理、AI设计、影视编辑为核心,依托融媒体实验室和虚拟演播室等设施开展实训;
- 行业融合课程:涵盖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与创意,结合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学,强化实战能力。课程设计注重实验与实训环节,例如通过校内媒体实践和校外基地实习,提升学生的全流程操作能力。
专业特色体现在数字化、实用化、国际化三个维度。通过“三强”培养框架(全媒体编辑能力、中文能力、外语能力),学生可参与北京印刷学院“2+1+1数字出版协同育人项目”,获得跨校学习机会。此外,专业与俄罗斯、韩国等10余国高校建立合作,提供国际交流项目与双学位通道,助力学生拓展全球传媒市场竞争力。
择业方向覆盖传媒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两大领域。毕业生可从事新媒体平台策划、网络舆情监测、传媒产业营销等岗位,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3.5%以上。部分学生通过自媒体创业或进入国际传播机构,实现职业多元化发展。专业还为学生提供出版硕士等深造方向,形成“就业+升学”双轨并行的培养闭环。
该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机制,学生入学后完成新闻传播学类通识课程,于第二学期末根据个人意愿与考核成绩选择细分方向。这种模式既保障学生夯实学科基础,又为其个性化发展预留空间。对于有志于融合传媒技术与国际传播的学生而言,这一专业体系为其打开了通向数字化传媒时代的核心赛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