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数字经济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形成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特色培养模式。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重点建设方向,该专业依托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博士点,构建起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学院以"探求经管新知、传承徽商精神"为使命,通过红色经管、实力经管、开放经管、魅力经管四大建设维度,将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
在专业建设层面,该专业形成了"基础理论+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涵盖数字经济学、产业互联网、数据建模与商业决策等前沿领域,采用"理论教学+案例工坊+沙盘推演"三维教学模式。实践环节与科大讯飞、奇瑞等企业共建产业经济案例工坊,通过数据建模—商业决策—沙盘推演的实战化训练,培养学生解决产业链堵点的创新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2024届本科生平均升学率达25.98%,学生在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安徽省"百优"大学生评选中屡获殊荣。
师资队伍呈现学缘结构多元、科研实力强劲的特点。8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9.5%、博士占比69.8%,拥有省级教学名师、江淮文化英才等称号者10余人。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和安徽省社科一等奖等近10项科研大奖。特别在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学院建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和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形成"基础研究+政策咨询"双轮驱动机制。
产教融合创新方面,学院构建了"校地企协"四方联动机制。2024年牵头举办安徽省数字经济专业高质量发展与产教融合研讨会,联合15所高校制定专业建设标准。通过芜湖市乡村振兴学院平台开展田野调查,建立"小微案例库反哺教学"的闭环体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经济分析"战略,已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为智能财务分析、区块链金融等模块化课程。
学生培养实施"五育并举"质量工程,构建起目标导向的一体化培养体系。除国家奖助学金外,设立洪银兴奖学金专项支持数字经济研究。实践教育采用"双课堂"联动模式,组织学生赴芜湖自贸区、合肥科创走廊开展产业链调研,形成行走的思政课堂品牌。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57.22%,在高等教育单位就业者占比36.29%,为区域数字经济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