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需求,聚焦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以工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现代化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以下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实践资源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培养方向:聚焦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该专业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为核心培养方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掌握机械设计、智能工厂传感检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等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思维。课程设计中融入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分析、控制系统仿真等模块,确保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核心+实践”的三层架构:
- 基础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夯实专业基础;
- 核心模块: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智能工厂传感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等聚焦前沿技术;
- 实践模块:通过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工程实践、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应用实验等课程,强化系统集成设计与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特别引入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例如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的案例教学。
实践资源:产教融合平台支撑创新培养
专业依托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用电气智能设备等共建单位,构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工艺实验室与智能制造产线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项目,例如工业机器人治具非标机械设计与系统维护,实现“课堂-实验室-工厂”的无缝衔接。学院还设有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450余项竞赛奖项。
就业前景: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旺盛
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工程师、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等岗位,合作企业包括上海发那科、中天钢铁集团等头部企业。据学院统计,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3.03%,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恒立液压、国茂减速机等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此外,专业与德国大陆集团等国际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深造与跨国项目实践机会。
综合来看,该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校企协同育人与创新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技术应用导向、工程能力为本”的培养特色,为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了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