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是面向基础教育需求设立的师范类专业,聚焦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形成了“课程实践化、技能专业化、就业多元化”的育人特色,尤其在自然科学基础教育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毕业生在小学科学教师岗位和科普教育机构中表现突出。以下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践平台等方面展开分析。
该专业以培养“四有”好老师为核心目标,构建了“学科基础+教学能力+职业素养”的三维培养框架。课程体系包含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基础课,以及物质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同时融入STEM创客教育、机器人编程等前沿内容。这种设计既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又注重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胜任小学科学课程的全科教学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凸显“全程贯通”特色:
- 校内实训:配备13间专业化实训室,涵盖科学实验、机器人编程、微课制作等功能,通过模拟课堂和教具开发提升实操能力。
- 校外实习:与泉州实验小学、晋光小学等15所基地校合作,开展教育见习与顶岗实习,实现教学理论与真实场景的深度结合。
- 竞赛与创新: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竞赛指导、科普活动策划,近年来在省级教学技能赛事中屡获佳绩。
就业方向呈现“主辅双轨”格局,核心岗位为小学科学教师,覆盖公立学校及民办教育机构;辅助岗位延伸至科技馆辅导员、科普宣传员等多元化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开设“3+2”专本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完成专科阶段后可经考核升入本科,进一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2023年该专业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接近100%,印证了其教学实效性。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政策导向与行业需求。2017年教育部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下调至一年级后,专业及时增设人工智能、科学微课制作等模块课程,并引入虚拟现实教学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新课标动态衔接。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达67%,双师型教师主导的“理论+实践”双导师制,有效保障了学生从知识学习到岗位胜任的无缝过渡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