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的光源与照明(新能源技术与应用)专业属于电气类本科方向,聚焦于将半导体光源技术与新能源应用深度融合。该专业以固态光源(如LED、OLED和激光二极管)为核心载体,通过材料科学、光学设计与智能控制等跨学科知识,培养能在新能源领域从事研发与管理的复合型工程师。其特色在于将传统光源技术拓展至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场景,为解决能源转型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围绕三个维度构建知识框架:
- 半导体光源技术:涵盖材料制备、芯片封装、光子集成等全工艺流程,学生需掌握光电器件的热处理与微型化设计;
- 新能源系统集成:重点学习太阳能电池、锂离子储能系统及智能微电网的运行原理,通过光伏组件设计课程强化新能源转化效率优化能力;
- 智能控制与跨学科应用:结合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开设智慧照明系统开发、可见光通信等课程,培养学生将光源技术应用于健康照明、现代农业等场景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太阳能系统与智能微网技术中心和光电创新实验室,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例如,在光伏实验室中,需完成从单晶硅材料性能测试到光伏阵列组装的完整流程;在智能微电网项目中,需设计包含储能电池、逆变器的能源管理系统,并编写控制算法实现电能动态分配。这些实践环节强调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例如通过调整电化学工作站参数优化电池充放电效率。
师资团队由兼具学术造诣与产业经验的专家组成。例如韩培刚教授拥有30余年新能源产业研发经验,主导过200余项企业技术服务项目;方晓东教授曾参与国产光刻机光源研发,其研究成果获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如半导体光源在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中的应用,或Mini/Micro LED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设计挑战,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连接。
就业方向覆盖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毕业生可从事半导体光电芯片研发、光伏系统运维、智能照明控制方案设计等工作。典型岗位包括新能源企业的光学工程师(负责太阳能组件光学结构优化)、半导体公司的封装工艺师(提升光源器件能效),或在科研机构参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攻关。专业与珠三角地区企业合作紧密,例如联合深圳LED制造企业开设定向培养项目,学生可提前接触光子集成模组量产技术,缩短职业适应周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