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石油行业特色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具“油味”的育人体系。通过制度创新、课程改革、资源整合和实践拓展,该校形成了“红色基因+行业精神+实践育人”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既传承了“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校训精神,又为新时代能源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其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维度:
在制度机制创新方面,建立“党政双组长制”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实施课程思政“五入计划”(入方案、入大纲、入教案、入课堂、入评教),形成覆盖全校专业、贯穿全教学过程的“四年不断线”育人体系。通过设置独立思政教学赛道,构建教研室“一周一研”制度,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三级审核机制,确保思政教育质量。
课程体系建构凸显石油特色,形成三个层级的教学创新:
- 特色课程群:将铁人王进喜等石油英模事迹转化为教学案例,建成国家级一流思政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打造“油气田里的思政课”“输气站旁的思政课”等情境化教学场景
- 实践课程链:设置“思政课社会实践”必修课,建立60余个油田遗址实践基地,开发“石油精神谱系大家谈”等10余个品牌项目
- 网络课程矩阵:投资20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石油志·西柚志”视频资源库,实现慕课资源全学科覆盖
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大师资”战略,构建三类协同机制:
- 校企师资融通:选聘石油劳模、大国工匠担任兼职教师,与中石油等企业共建“中国石油石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
- 校地师资联动:聘请地方党政干部、红色基地讲解员参与教学,形成“高校+政府+社会”的育人合力
- 校内师资培育:通过“石油精神传承计划”“人人入队”项目,培养出全国模范教师、最美高校辅导员等领军人才
教育资源整合呈现三大创新路径:
- 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川籍革命家研究中心,开发“追寻”系列微视频课程,打造长征路线、白盔帽等田野课堂
- 行业实践资源: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编纂《石油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研究》等理论著作,形成200余个石油行业教学案例
- 数字平台资源:运营“西油小石头”“e路同行”等新媒体矩阵,年产出原创推文370篇、视频191个,单篇阅读量突破100万+
实践育人生态构建“三维五课堂”体系:
- 空间维度:形成思政小课堂、校园二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思政大讲堂的立体场域
- 内容维度:开展“微光计划”朋辈教育,设立“小芸成长部落”全周期育人IP,开发考研指导、就业服务等20个专栏
- 评价维度:实施“标准-过程-考核”三维管理法,建立实践成果年度出版机制,培育出全国五四奖章集体等典型
这种将石油精神具象化为教学要素的实践,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行业需求,更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建设,为培养具有兴油报国理想的新时代能源人才探索出特色路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