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书法学专业自2020年获批本科招生以来,以“厚基础、强融合、重实践”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传统文化素养与现代教育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美术学院近40年的艺术教育积淀,形成了涵盖理论、技法、实践的全方位教学体系,并通过多维联动的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在专业领域快速成长。从课程设置到实践平台,从师资力量到就业路径,这一专业展现出鲜明的师范特色与创新活力。
一、以师范为本的复合型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基础教育需求,明确培养定位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书法教育类应用型人才”。其核心能力框架包含三个维度:
- 师德与教育能力:通过教师教育课程强化职业认同,培养书法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能力;
- 专业素养:强调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的临摹与创作能力,并融入篆刻、现代刻字等拓展技能;
- 文化传承与创新:开设文字学概论、中国书法史等理论课程,引导学生理解书法艺术的文化根脉。这种“技能+理论+教育”的三维能力模型,精准对接中小学书法师资缺口,同时为艺术机构、文化单位输送人才。
二、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采用“技法筑基—创作提升—教育转化”的递进结构:
- 技法训练:设置篆书临摹与创作、隶书临摹与创作等核心课程,每学期安排不少于60%的实践课时,强化笔法、章法基本功;
- 创作探索:通过毕业创作展、教学检查汇报展等平台,鼓励学生从临摹向个性化表达过渡,近年毕业生作品已形成涵盖传统碑帖、现代刻字、篆刻等多种风格;
- 教育转化:引入教师技能实训室,模拟课堂教学场景,并组织学生参与中小学书法社团指导,实现“以展促教、以展促学、以展促练”的教学闭环。
三、高水平师资与特色教学资源
美术学院现有7名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多位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书法学专业带头人刘健教授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团队教师作品曾获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等权威奖项。教学资源建设突出三大特色:
- 实践平台:拥有鱼凫美术馆、雕塑工坊、现代刻字实验室等12个专业空间,支持多元化创作;
- 校地协同:与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共建创作基地,定期邀请舒炯、洪厚甜等书法名家开设工作坊;
- 数字化教学:建成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实现传统技法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教学。
四、多维成果验证培养实效
该专业通过“课程—竞赛—展览—就业”四维通道检验教学质量:
- 近五年学生累计获省级以上书法展赛奖项60余项,10人加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 2024届首届毕业生中,曾世才、薛露等5人作品获“学院奖”并被校美术馆收藏,其行草长卷《蜀国弦》、篆书《成师赋》等作品展现出扎实的传统功底与创新意识;
- 就业率达90%以上,除中小学教师岗位外,部分毕业生进入美术馆、文化馆从事艺术管理,或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深造。
这一培养体系不仅体现了成都师范学院对书法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回应了新时代美育发展的核心命题。未来,随着“书法进课堂”政策的深入推进,该专业在区域文化传承与师范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