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近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属于医学技术类与工学交叉领域,2021年通过教育部审批并开始招生。该专业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和医疗大数据等前沿方向,旨在培养兼具医学基础与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独立学院中少见的医工融合特色专业,其课程体系与就业方向均体现了跨学科创新性。
培养目标:学科交叉与实践能力并重
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现代医学基础知识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结合。学生需掌握医学信号处理、医用数据挖掘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解决智慧医疗系统开发、智能诊疗技术优化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注重人文科学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学生既能适应医院临床需求,也能胜任医疗科技企业的研发工作。
课程体系:医学+人工智能双主线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
- 医学基础类:包括人体系统解剖学、临床诊断学等,奠定医学认知基础;
- 工程技术类:涵盖Python程序设计、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智能医学图像处理等技术课程;
- 交叉应用类:如医用数据挖掘、虚拟现实技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等。其中,深度学习及医学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电子病历挖掘等课程直接对接医疗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
就业方向:多元化医疗科技领域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类场景:
- 医疗机构:在综合医院从事医疗影像分析、智能诊疗系统运维等工作;
- 科技企业:参与医疗机器人、智能健康管理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 科研教育:进入高校或研究所开展医学人工智能算法、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研究。此外,部分学生选择攻读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研究生,或考取医疗信息化管理相关岗位。
招生要求:物理学科与化学选考
该专业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在高考改革省份要求物理学科类考生必须选考化学。非改革省份则限定理工科类考生报考,学费为29,000元/年,与该校多数工学专业持平。这一选科设计凸显了专业对数理基础与医学关联性的双重重视。
专业特色:新增赛道与行业适配性
作为学院重点培育的新兴专业,其建设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与临床实践基地强化产教融合。例如,课程中引入医疗物联网、三维医学重建等实践项目,使学生直接接触智能手术导航系统、远程医疗终端等真实应用场景。这种“理论-技术-场景”贯通式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与医疗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匹配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