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作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历经40余年发展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28人师资团队(含6位教授和8位博士)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兼具历史学科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其85%以上的就业去向落实率和持续攀升的考研成功率,彰显了专业在学术研究、师范教育和区域服务领域的综合实力。
"一元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是该专业的核心特色。通过构建"渐进、全面、真实、客观"的师范生试讲体系,将课程分为三个维度:
- 基础理论维度:设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等主干课程
- 实践能力维度:安排三星堆考古实践、建川博物馆调研等专业见习
- 教育创新维度:开展微课大赛和师范技能训练,近五年学生获全国微课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5项
课程体系突出"时空观架构"与"辩证思维"的双重培养。在必修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外国历史要籍选读》等课程外,还开设《考古基础及文物鉴赏》等特色选修课,强化实物史料解读能力。特别注重师范生教学法训练,张天明教授领衔的课程团队将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法》等核心课程,其团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现代转换研究"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专业拥有:
- 四川省高水平研究团队(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团队)
- 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图像资料整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参观团研究)
- 近五年学生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17届本科生李宝山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篇
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中小学历史教师这一主要方向外,毕业生在文化遗产保护、党政机关文秘、文化旅游管理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考研方面,近五年涌现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典型案例,如杨光明同学完成西南大学硕士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的进阶路径,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学术潜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