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先行者,自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以来,始终处于学科发展前沿。该专业是全国首批35所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资格的高校之一,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学科(ESI全球排名第7位)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2024届毕业生深造率超64%,就业率达95%,形成"智能产业人才孵化器"的行业影响力。
一、学科积淀与科研实力
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厚研究基础,形成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智能体系统、知识工程五大核心方向。其人脸年龄估计算法成为国际基准算法,研究成果发表于TPAMI、ICML、NeurIPS等顶级期刊会议。建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欧盟第七框架项目等国际合作,开发的智能焊接系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生产线。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前10,学科评估达A级。
二、课程体系与培养特色
实施"三阶递进"课程架构:
- 数理基础阶段:强化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自动控制原理等18门核心课程,采用自主编著的《数字绘画艺术》国家级规划教材
- 专业深化阶段:
- 算法模块:包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
- 应用模块:设置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
- 交叉模块:开发AI法学、AI交通、元宇宙数字策展等前沿课程
- 实践创新阶段:与华为、腾讯共建105门"人工智能+"课程,在特斯拉超级工厂等基地完成600+学时项目开发
培养体系首创"本硕博贯通"模式,大四可直通未来机器人硕士项目,并引入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等国际专家讲学。
三、实践创新与科研成果
构建四级实践体系:
- 基础实训:在数字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掌握ROS系统开发、TensorFlow框架应用
- 项目实战:年均承接国家电网智能巡检系统等企业项目24项,产出发明专利18项
- 科研突破:大二可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生团队研发的区块链工业质检系统获红杉资本千万融资
- 国际竞赛:在FRC国际机器人大赛累计斩获金奖5项,开发的医疗辅助机器人实现三甲医院临床落地
近三年发表顶会论文127篇,主导的人机共融协作系统获国家发改委专项支持。
四、就业前景与战略价值
毕业生呈现三维发展路径:
- 技术研发路径:45%进入华为2012实验室、阿里达摩院,2025届算法工程师平均起薪达22万元/年
- 工程管理路径:30%任职中软国际、东软集团担任项目经理
- 学术深造路径:25%赴卡内基梅隆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专业新增具身智能方向,毕业生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系统最高签约年薪突破80万元。
东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通过七年深耕积淀、交叉学科赋能、产教深度融合,不仅奠定中国AI高等教育的基石,更在智能革命中构建起算法创新与产业应用协同发展的育人范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培育既能设计千万级用户推荐系统,又能开发纳米级手术机器人的新时代工程师,正如该院教授所言:"这里锻造的是左手执代码重构数字世界、右手执蓝图定义智能边疆的未来领航者"。